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遍,特别是WEB2.0,甚至是WEB3.0的网络应用模式出现后,整个行业针对互联网应用的重视程度逐日提高。由互联网带来了庞大的用户群,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础延伸的信息数据量呈现几何爆炸式增长,不仅是对互联网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互联网访问速度也成为众多网络内容提供商和互联网用户共同期待的。
当今的互联网内容不断创新,无论是B2C还是C2C形式的网络互动内容越来越多。互联网内容介质也从以前单一的文字图片,已经向现在的音频视频、在线游戏扩展,形式多样化发展迅速,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犹如雨后春笋,让互联网更加丰富。
在近日完美收官的赛迪网第七届搜索大赛活动中,AMD四核皓龙处理器凭借其先进架构技术带来了出色的性能,很好了完成本次搜索大赛前端、系统后台和数据库的职责。
稳定高效 四核皓龙承载网络重任
截止到10月24日,也就是继9月8日搜索大赛开赛以来的最后一个比赛日,共有超过40万的用户参与到本届搜索大赛的活动中来,单天最高访问用户突破三万大关。同时累积PV数量也突破300万次,单日最高PV突破40万。如此大量的网友参与活动,对这五台服务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无疑不是一个考验。就目前情况而言,五台服务器(四台基于AMD四核皓龙处理器的戴尔服务器和一台基于英特尔四核至强处理器的浪潮服务器)运行状况良好,应该说能够以很出色的状态完成本次大赛活动。
所谓这种稳定高效,是以稳定为基础,在长时间运转的情况下,保持无故障状态,向用户提供7*24的互联网应用服务。在系统稳定运转的基础上,发挥系统平台的高效性能,可以承载更多大量网络数据信息交换。这种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稳定高效性能,即AMD四核皓龙处理器先进架构所带来的优势。
直连架构提供更高效的性能
在几年前,基于x86架构的处理器都普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通过不断提升主频从而带动性能的提升。这种设计导致性能提升效果不高,而且由于高频导致高热量,系统稳定性并不理想。因此在借鉴RISC处理器的CMP架构,将高宽带引入x86架构中。AMD正是采用更直连架构,通过超传输总线技术,消除前端总线瓶颈,将处理器和内存、I/O之间的带宽提升,有效降低内存访问延迟。这种直连架构延续到四核皓龙处理器上,而且优势更为明显。
AMD四核皓龙处理器采用“真四核”设计??即将四个x86处理核心集成到一个硅片上。在这种设计当中,可以实现四个处理器核心保持独立运行,通过调配平衡四个核心的运行效率,以将核心负载进行平衡,以在多路多核的并行环境下带来高效性能。这四个核心均具备单独的64KB一级缓存、64KB的一级指令缓存,512KB的二级缓存,共享容量为2MB的三级缓存。
每个核心都可以建立单独的内存通道和I/O通道,同时相互之间也可完成数据通信,完全实现并行化,将以前存在的内存带宽瓶颈完全避免。
HT技术可提供6.4 GB/s的带宽
AMD四核皓龙处理器内置内存控制器和超传输总线技术,即Hyper Transport技术。每个核心具有专用的128位浮点加速器,使SSE执行带宽、指令获取带宽、数据缓存带宽、二级缓存和北桥带宽都有成倍的增长。而且还采用了更高级的36级浮点调度器,可以进行独立的128位位宽的操作。
超传输总线Hyper Transport技术采用可变速率的串行接口设计,支持双方向数据同时传输,因此每个传输接口的总带宽高达6.4 GB/s。在多核多路的环境下,HT技术带来的总带宽也将更大,对于服务器进行高数据量交换、运算性能的提升更为明显。
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一项针对AMD四核皓龙的测试中,由Opteron 8360组成的服务器系统,其tpc-c测试成绩为471883,而相比同级别至强服务器平台高出了13.7个百分点。同时期SPEC网站上公布的SPECWEB2005测试:在两路的对比中,Opteron2356的SPECweb2005测试值达到30007,是当时唯一的超过30000的2P服务器,高于Xeon5460的29591。而在四路的对比中,Opteron8356的SPECweb2005测试值达到43854,高于目前Xeon7350的42783。
领先技术提升WEB应用性能
直连架构和HT技术在四核皓龙处理器上的应用,为快速提升处理器性能,特别是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通过高系统带宽提供的高速数据交换通道,可以为整个系统提供更强劲的数据交换能力,更容易发挥多核处理器的处理性能。对于网络应用来说,庞大的数据交换量是系统需要承载的重要任务,而AMD四核皓龙恰好通过先进的架构和技术,应和这一发展趋势,在互联网行业应用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高效的性能和稳定性征服客户,赢得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