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基准是否经受住了有效性考验

间隙填充
正睿科技  发布时间:2008-04-17 09:06:28  浏览数:1843

  【IT专家网独家】当你考虑IT老手们最喜欢什么的时候,基准就浮出水面了。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各种各样变化的虚拟化服务器,以及高度定制的应用程序部署,是时候问问这句话了:服务器基准是否是你应该放弃的早恋?自从1980年以来,IT已经习惯于测量所有类型的硬件和软件,使用性能基准来制订购买决策了。但是现在一些围绕着CPU、服务器和虚拟化基准的讨论使得我动摇了我的想法。不仅仅是我,据我所知,还有AMD的商业副总裁Kevin Knox。

  “甚至在一、两年之前,客户就注意到了基准,”在比较各个公司的服务器的时候,他告诉我。“现在他们更关注的是能源、冷却、密度、环境问题。”一些人会说“AMD正在尝试不再重视基准?没什么奇怪的。”那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之前,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Intel就赢得了桌面PC微处理器基准上的胜利。一段古老的历史了,如果你问我的话。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关注微处理器,那时候Intel和AMD在桌面处理器的前兆赫级别上赛跑。他们都到达了终点线,几乎是同时,桌面PC的性能级别也一样。从那以后,两家公司的芯片都变得足够强大去应付桌面PC应用程序了,PC的购买者也更加关注PC供应商而不是芯片供应商了。

  当然,服务器是另外一回事。企业服务器IT购买者的需求远比桌面PC的购买者的需求复杂的多。今天的服务器,有多个CPU内核,有多个芯片,性能基准仍然十分繁重,分别由供应商,行业集团和技术发行部门测量。

  但是现在,基于AMD的服务器的客户在不断增多,Knox说,将会超过传统的服务器性能基准。这些企业IT领导人都在创立他们自己的比较服务器的等式,使用如下因素:能源,制冷,以及在数据中心中影响实际使用的其他项目,他说。

  Knox把它叫做“建立你自己的等式”方式。

  我发现这很有意思,原因如下。第一,技术专拦记者们花费时间让NASA工程师们跟上桌面和服务器购买标准公式,这个公式非常类似那个不仅仅反映CPU任务和应用程序任务等类似任务的性能得分。这一点非常困难。

  第二,一些要求非常高的数据中心环境(例如金融服务)的首席信息官们都建立了个性化的购买决策公式,Knox说。

  也许他们决定的事同我在阅读了一些早期的供应商材料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同一件事情,即尝试在服务器虚拟化方面针对彼此进行基准之外的测试,以及尝试制订虚拟化基准:在短期内,这个东西对于服务器购买者来说还不具有太大意义。

  正如我在过去的一年里采访多位CIO的时候对于虚拟化所了解到的,每个虚拟化服务器都是不同的。当你说到衡量一个完全装在虚拟机上的服务器的时候,有成千上万个变量描述服务器的情况,即使只是与同一家公司的服务器进行一下比较。如果你要比较多家公司的服务器的话,还有更多的变量。

  我觉得,要对一台虚拟机上的服务器中所主流的各种应用程序勾画一个典型的描述,并且在这个描述的基础上制订基准并赋予它丰富涵义是非常困难的,以至于是不可完成的。因此,我不认为虚拟机的基准非常有用。

  而且似乎看起来,这些想要建立起自己的选择服务器的公式的CIO们也不这么认为:

  即使是你在一台物理机上可以安全运行多少个虚拟机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答案是根据应用程序自身而决定的,例如,它们是否需要良好的I/O性能,例如数据库,还是网页服务器应用程序,或者是电子商务服务器应用程序。“多少个虚拟机”这样的问题还依赖于你的附加存储空间,还有,不要忘记,你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一些IT 部门甚至在虚拟机上运行关键任务应用程序; 其他IT则完全相反,它们只是在虚拟机上运行一些比较不重要的应用程序。

  别搞错,虚拟化和服务器基准,以及购买决策从现在开始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如果现在你的众多服务器上没有运行虚拟机,那么接下来的几年里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一点事实,因为微软, Citrix, Oracle和其他一些厂商不断在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中给VMware施加压力,一些厂商已经拿出来令人困惑的基准来试图扰乱消费者了。如果你发现那些基准复杂,并且与你每天的关注毫无关联,那么就根据你自己的IT特点来识别供应商吧。

  CIO们关心的是他们满是运行虚拟机的服务器的数据中心的各项测量数据:利用率,机架空间需求,还有冷却成本,都是传统性能基准的三项关键标准,而这传统的三项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但是建立你自己的公式却可以达到要求。建立一个你自己的公式可以高度个性化,我们说,反映你对冷却的关注,而另外一位CIO则可能更加关心利用率。

  我不能为你建立这样的公式,不论我对虚拟化有多了解。你知道你自己的数据中心的真实的需求,你公司的应用程序,还有你对于风险的感到舒适的接受程度,这些你都比我了解,也比实验室的一堆基准测试人员了解。今天的你的数据中心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构建你自己的公式来调整服务器是因人而异的。

  正如AMD的Knox说的那样,“这里没有均码。”

  所以,我希望你的IT工程师们来建议这个公式。是什么让你决定建立购买服务器的公式?有多难?你团队中的谁会帮助你?挑战是什么?迄今为止你学到了什么?你使用这种方式多久了?它如何帮助你的业务?我相信很多其他的IT部门都会对学习你的先期经验感兴趣。请给我发封电子邮件。

  至于剩下的,你认为呢?说到服务器的时候,你能放下你对性能基准的热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