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密采购1U机架式x86服务器的七大秘诀

间隙填充
正睿科技  发布时间:2008-09-15 08:56:35  浏览数:1590
  不论是入门级应用,或是高密度大量部署,采购服务器要考虑的因素不少,其中又以稳定性、售后服务及扩充性等条件,与日后维护最为攸关。许多企业采购x86服务器时,会选择1U的机架式主机,主要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省钱,另一是为了省空间。由于主机的体积较小,规格和扩充性通常会比较有限,因此价格通常也会因此低廉,适合IT规模不大,且相关预算不是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公司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例如架设在因特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内的主机,由于机柜上的每个单元都要花费成本租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所以决定采购1U大小的服务器。

  Tips 1:稳定性是首要指标

  不论是哪种规格,作为IT服务最底层的硬设备,服务器的稳定性是最为重要的。因为稳定性不但攸关上面执行的应用程序能否正常运作,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的营运绩效和信誉。

  Tips 2:从预计服务的人数与反应速度去考虑效能

  服务器效能关系着IT服务的处理效率,效能越高,处理速度越快,使用者等待的时间也就越短。要从预计服务的人数与反应速度去考虑需要多好的效能,才不会造成使用者不便。

  Tips 3:要能与企业目前的IT系统彼此兼容

  现阶段的x86服务器,虽然大多是采用Intel或AMD架构,但每家厂商的服务器彼此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如果没有问清楚,买到与公司系统不兼容的服务器,那可就麻烦了。

  Tips 4:注意售后服务细节与维修反应时间

  任何设备在使用上都不能保证绝对没问题,在服务器的售后服务里,要注意一点,如果主机在保固期内发生问题,最好先知会厂商,不要贸然自己维护,以免过程中的疏失,导致更严重的系统损毁,且可能会因此被厂商归咎于人为破坏,丧失保固服务。

  Tips 5:选择硬件扩充性高的机种

  服务器能够容纳、安装的组件数量,间接决定了这台主机的系统功能。如果其中的处理器和内存的扩充性很强,也就代表这台主机的系统效能可以提升到的程度。

  Tips 6:系统管理工具

  在购买服务器时,有许多服务器大厂,会提供所属的系统管理工具。而厂商提供的服务器工具,有时不见得只有管理软件,还会有提供辅助安装光盘,能帮助我们设定系统建立的初始化。

  Tips 7:性价比为最主要考虑时,应避免购买不需要的附加功能

  为了要提供差异化的系统功能,许多服务器厂商都会有各种选购套件,藉此强化系统功能。在预算许可的情况下,如果选购套件对于稳定性或系统管理有正面帮助,可以视需求添用;相反的,如果该套件并不能有效提供管理上的帮助,就该避免选购这些附加功能。

  Tips 1:稳定性是首要指标

  不论是哪种规格,作为IT服务最底层的硬设备,服务器的稳定性,不但攸关上面执行的应用程序能否正常运作,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的营运绩效和信誉。要让服务器正常运转,上线后的维运管理固然重要,能否挑对一台硬件稳定、不会三天两头出状况的设备,永远都是购买服务器的老生常谈,却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服务器能否稳定运作,牵连的原因很广,从电路板印刷的材质、驱动程序的兼容性、机构的散热设计等,都会影响其稳定与否,由于这里面有很多状况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此选购时,更要审慎掌握每个环节,例如挑选支持容错机制的内存,或是选择散热效果良好的服务器,特别是机构设计较密集的1U服务器。

  若要进一步了解服务器能否稳定运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厂商实机借测,并模拟实际运用状态,或是透过测试工具,彻底检验主机的稳定性。这样不但能较确实评估服务器的稳定性,还可对主机操作方式了解更多,增加采购时的参考依据。除了向厂商借测评估,我们也能至各网络论坛征询使用经验,参考其它人的使用经验,作为采购依据。

  一分钱一分货,也适用在x86服务器采购,因为这是一种很成熟的IT产品,许多提升稳定性的设计,都会反映在成本上,如果预算不足,宁可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降低硬件规格。虽然这样会牺牲系统效能,但如果徒有效能却不稳定,就像买台性能优越,但常常故障的商用车,不但上不了路,只会增加后续管理的负担。
 
Tips 2: 从预计服务的人数与反应速度去考虑效能

  除了稳定性,计算机的处理效能也是重要考虑之一,服务器效能关系着IT服务的处理效率。当然,效能越高,处理速度越快,使用者等待的时间也就越短,特别是需要快速反应的系统,像是查询系统,或是网页服务器。如果主机效能不佳,轻者会影响网页处理效率,延长等待时间;严重的话,服务器可能会因为无法负荷处理负担而宕机,导致上面运作的服务中断。

  要提升服务器的效能,不外乎从处理器、内存,和输出入装置(I/O)等三方面着手。大部分的1U主机,能够安装的处理器数量,大多只有1到2颗,如果预算允许的话,可选择核心数多、高频率的规格,加强核心运算能力。而服务器的内存,可由频率和容量下手,原则上频率越高越好、容量越大越佳,不过内存频率,大多会依循处理器的规格,因此能选择的部分并不多,主要还是以容量为主。如果企业不打算未来扩充内存,可以选购容量小,但数量多的内存,像是4GB的内存,通常1GB×4会比2GB×2的价格便宜些。

  另外,服务器的I/O装置优劣,也是效能表现很重要的一环。现阶段的计算机,不论是处理器或内存,执行速度都很快,可是主要的效能瓶颈还是卡在I/O上,特别是计算机磁盘的传输速度。

  碍于机械原理,硬盘的速度相对于处理器,其实是非常地慢,计算机在运算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是处理器和内存,在「等」着硬盘送数据进来,而且次数还很频繁。为了要提升磁盘传输速率,我们可以采用磁盘阵列的方式,透过多个硬盘同时传递数据,以缩减处理核心等待磁盘传送数据的时间;另外,我们也能改用转速高、传输速度快的硬盘,来提升磁盘传输的效率。此外,网络的传输速度也是影响服务器整体效能的因素之一,如果主机提供的服务需要大量处理网络数据,那么就该选择网络速度快、连接端口多的机种。
 
  不论是入门级应用,或是高密度大量部署,采购服务器要考虑的因素不少,其中又以稳定性、售后服务及扩充性等条件,与日后维护最为攸关。许多企业采购x86服务器时,会选择1U的机架式主机,主要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省钱,另一是为了省空间。由于主机的体积较小,规格和扩充性通常会比较有限,因此价格通常也会因此低廉,适合IT规模不大,且相关预算不是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公司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例如架设在因特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内的主机,由于机柜上的每个单元都要花费成本租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所以决定采购1U大小的服务器。
  Tips 3: 要能与企业目前的IT系统彼此兼容

  服务器采购,对不熟悉信息系统的人来说,仅是添购一台提供较高配置的计算机主机,但事实上,服务器能否兼容于现有的系统架构,也是要考虑的重点。如若使用的系统以FreeBSD为主,而有些硬件并未提供支持该系统的驱动程序,所以无法安装,因此服务器本身能否支持特定操作系统,也成了他们采购的依据。

  现阶段的x86服务器,大多是采用Intel或AMD架构,甚至有许多厂商采用同一种芯片组,也就是俗称的公板;即使如此,每家厂商的服务器彼此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差异,例如磁盘阵列,或是特殊规格的控制芯片,如果它无法支持FreeBSD,就无法顺利安装,也代表该主机不能提供所属的IT服务。

  服务器背面的线路配置,也很重要,由于他们的服务器大多部署于IDC的机房内,因此服务器的电源插孔和网络端口的位置,最好能配合机房布线。如果只有少数主机,线路配置上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如果机柜上安装了许多1U服务器,每台主机上接满电源线和网络线,累积的数量相当庞大,一但之后安装的主机,背面的插孔配置和先前的设备差异太大,将导致主机上架后,缆线交错且不易管理。特别是检查主机背板,或有需要将主机抽离机柜时,紊乱的线路配置会造成管理上的负担。因此如果采购的主机可能会大量堆栈时,最好采用同一种系列的服务器,或外观设计相近的机型,以便于配线管理。
 
Tips 4: 注意售后服务细节与维修反应时间

  任何设备在使用上都不能保证绝对没问题,对服务器而言,厂商所提供的售后服务,一直都是这方面的重点项目。这部份有点像是在购买意外保险,没有人希望自己的设备出状况,但当不慎损坏时,附有售后服务的主机,就可以请原厂提供维修,延续主机的使用寿命。目前市售服务器常见的服务期,从1到3年都有,采购时,最好挑选能提供较长售后服务年限的厂商和机种。

  售后服务不只是维修,我们还要注意原厂对于维修细节,包含服务范围,以及维修时间。若公司内服务器遍布各地,如果厂商能提供的服务范围广、反应速度快速的维修服务,当各地的系统故障时,就能委请厂商直接至各地,尽快协助企业内的信息人员排除问题,从而节省IT设备的维护成本。每家厂商提供的维修内容不同,在购买前都需要确认清楚,不见得能够提供实时的维修服务,例如厂商提供的维修时间,是下个工作天,还是当日下班前完修。

  提供实时的技术服务是必要的,然而如果能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支持,也可作为评估售后服务的指标。有些厂商提供完整的在线支持,如果系统发生异常,可先拨打技术服务专线,透过电话描述问题,让原厂工程师协助障碍排除,顺利的话,可在第一时间恢复系统运作。如果无法排除,也能让原厂初步了解问题症结,让维修人员备齐工具或是汰换料件,以免原厂工程师到府维修时,即使找出问题却可能因为缺乏相关维修料件,而需要返回原厂准备,延长系统恢复的时间。

  注重速度、完整性之余,厂商能否快速提供维修料件,也是值得注意的。大部分的服务器厂商都会在售后期内提供完整的维修支持,但有些硬件损坏需要更换料件,这时候,厂商的维修料件准备的时程越短,系统恢复运作的速度也就越快。因为原厂提供快速维修,但不见得能保证实时完修,有时候会因为缺乏维修料件,要从其它地区调集,会花费很久的时间,才能将故障完全排除。

  如果厂商提供的售后期,远不如设备的预计的使用年限,特别是服务器的使用上,提供服务的时间,往往会超过厂商提供的3年售后,而有些厂商对于超过售后期的机种,依然会视情况提供收费维修服务,有些厂商则是完全不受理过保的主机。如果这是企业未来会面临到的情况,可以事先询问厂商,对于超过售后0年限的主机,是否能够依情况继续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该怎么计费。

  如果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能力许可,也就是说,管理人员有能力判断故障原因,并且有办法自行维护时,你可以考虑购买采用开放标准架构的服务器,自行向其它提供兼容料件的厂商,购买修复主机需要的料件。

  要注意一点,如果主机在售后期内发生问题,我们最好先告知厂商,不要贸然自己维护,以免过程中的疏失,导致更严重的系统损毁,且可能会因此被厂商归咎于人为破坏,丧失售后服务。
 
Tips 5:选择硬件扩充性高的机种

  服务器能够容纳、安装的组件数量,间接决定了这台主机的系统功能。特别是处理器和内存,若是主机在这两种组件的扩充性很强,也就代表这台主机的系统效能可以提升到的程度。就1U服务器来看,主流机种目前都是提供1至2颗处理器,而内存的扩充性,机种从总容量仅支持4GB,到最大64GB的都有,如果需要运算效能强的主机,可以选购上述两者扩充性较强的设备。

  扩充性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磁盘驱动器数量。主机能容纳的硬盘越多,不仅代表能有更多储存容量,对于磁盘阵列管理,或是数据保护的规画上也更方便。而硬盘的规格,主要区分成3.5以及2.5?硬盘,若是以3.5?的规格来看,由于1U主机的机体空间有限,一般在市面上,采用该规格的最大支持量,也只能容纳4台;若是这样无法满足需求,可以选购支持2.5?硬盘的服务器机种,这种规格的服务器,同时容纳磁盘数量更多,不过相对于3.5?机种,2.5?硬盘的价格通常会比较高。

  除了服务器能扩充的数量要多,还要考虑扩充零件的兼容性。我们注意到有些服务器厂商为了提高稳定性或增加管理机能,会在服务器上使用特殊规格的零件,像是磁盘阵列卡的电池,当这类「稀有料件」故障时,要更换料件只能寻求原厂购买,若是过了售后期,原厂不再提供备料时,这些「稀有套件」反而会成为日后维护的累赘。

  该选2.5?的硬盘,还是3.5??

  由于1U主机空间有限,为了要支持更多的硬盘数,有些厂商开始推出支持2.5?的机种。因为相较于3.5?的硬盘最多只能在1U服务器同时安装4台,而2.5?则可容纳4到8台,大幅增加磁盘规画弹性。不过2.5?硬盘售价依然偏高,且硬盘转速较低,若是服务器上的数据需要较佳的备份机制时,则可考虑2.5?机种;如果需要高效能,或是考虑硬盘成本时,可以选择3.5?的主机。
Tips 6:系统管理工具

  有许多服务器大厂,会提供所属的系统管理工具,以协助管理人员监控服务器状态。有的是采用网页式接口,部分则是会额外开发一套管理工具,透过单一管理接口,同时监控所有局域网络内的服务器。有些亦具备KVM Over IP功能,可在主机硬件状态正常的情况下,从远程管理服务器的电源,或是执行外频式(Out of Band)的远程桌面管理。

  厂商提供的服务器工具,不见得只有管理软件,有的还会提供辅助安装光盘,可以帮助我们在系统建立的初始化设定中,协助完成驱动程序安装、系统参数设定,与操作系统安装,像是磁盘阵列规画等。如果要使用这种工具,需要注意该工具可支持的操作系统类型,能否建立我们计划部署的环境。例如我们之前的测试中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作为测试平台,就发现大部分的辅助安装工具,都尚未支持,仅有少数厂商的产品可以使用。
 
Tips 7:性价比为最主要考虑时,应避免购买不需要的附加功能

  为了要提供差异化的系统功能,许多服务器厂商都会有各种选购套件,由此强化系统功能。例如增加系统稳定性的装置,或是可以强化主机管理机能。在预算许可的情况下,如果选购套件对于稳定性或系统管理有正面帮助,可以视需求添用;相反的,如果该套件并不能有效提供管理上的帮助,并且花费的成本很高,就应该考虑避免选购这些附加功能,不如将这些费用省下来,用在效能提升或添购其它设备。

  由于信息设备所费不赀,即便是万元左右的「低阶」机架式服务器,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依然是个不小的成本负担,而每一块钱花在刀口上,也一直都是IT管理中很热衷的议题。如果经费真的有限,且企业对于机体容量并不要求,我们可以考虑采购售价更低的塔式主机,满足IT设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