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今的服务器处理器行业来说,始终处于“一山二虎”之势。无论是Intel还是AMD都各自在高端处理器市场独当一面。先不说哪家的处理器产品好坏或者哪种产品市场占有率高。既然能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上成为领跑者那就必定有其可塑之处。当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古以来不可改变的真理,俗话说有了竞争才有动力,有了对比才有进步。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电信、银行、农业、工业等各行各业都在极力发展信息化基础建设。而正是在这些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背后,需要强大的硬件设备来支撑每个领域对大量数据进行无数次的读入输出工作。硬件设备的最核心的部分??处理器,也是直接影响所有数据工作的核心。
对于AMD公司推出的服务器处理器产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针对产品都融合了自己独特的技术。比如:AMD“巴塞罗那”处理器上的CoolCore技术、独立动态核心技术和双动态电源管理技术等让我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到了AMD服务器处理器在产品升级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惊喜。接下来我们看看每个时期的AMD服务器处理器。
AMD 巴塞罗那
2007年9月10日,AMD公司发布了“巴塞罗那”处理器,在巴塞罗那处理器上,AMD首次采用了CoolCore技术、独立动态核心技术(DICE,Dynamic Independent Core Engagement)和双动态电源管理(DDPM, Dual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CoolCore技术是通过关闭处理器上暂时不需要使用的部分工作电路来降低能耗。利用CoolCore技术,在服务器工作负载不高的时候,系统可以降低功耗和散热。
AMD 上海
2008年12月3日,AMD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发布代号为“上海”的新一代45纳米四核皓龙处理器。继上一代四核皓龙处理器之后,“上海” 再次创造了AMD x86处理器的能效纪录,其性能最高提升达35%,空载时的功耗可显著降低35%,虚拟化性能提高40%,从而成为x86服务器处理器性能的新领跑者。
OEM厂商汇集“上海”
对于新“上海”诞生,无疑是给全球知名的OEM厂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AMD Istanbul(代号为“伊斯坦布尔”)
AMD官方表示,其代号为“伊斯坦布尔”(Istanbul)的六核45纳米皓龙处理器近期已完成公开演示,预计将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推出。该处理器将是唯一可同时用于双路和四路甚至更多路系统的x86六核处理器。
“伊斯坦布尔”处理器与目前发售的AMD皓龙处理器系统在插槽和热设计方面均可兼容。AMD一致平台的设计有助于减少OEM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认证时间,同时还让最终用户有机会升级其现有的系统。
AMD负责服务器和工作站全球业务拓展的总监John Fruehe说:“到目前为止, ‘伊斯坦布尔’处理器的性能和每瓦性能初步测试结果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预取全球的OEM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在下半年开始发售采用‘伊斯坦布尔’处理器的系统。”
AMD Orochi(代号为“推土机”)
AMD CEO Dirk Meyer日前曾表示其32nm工艺将于2010年年中试产、第四季度量产,这不由得让人猜测AMD的全新一代微架构“推土机”(Bulldozer)也将在届时亮相。
AMD发言人Damon Muzny透露:“Bulldozer CPU核心的发布计划已经重置。预计2010年底完成测试晶圆,2011年投产。”
“推土机”架构最早是在2007年年中提出的,当时计划采用45nm工艺,2009年上半年发布,竞争Intel Nehalem,不过可能是因为45nm K10 Phenom系列进展不顺,新架构被推迟了。
根据这份路线图,AMD 32nm处理器在高端桌面是“Orochi”,核心数量多于四个,缓存也在8MB以上,内存控制器仅支持DDR3;主流桌面和笔记本是“Llano”,四核心,4MB缓存,支持DDR3,并且会集成GPU图形核心,也就是AMD提出的“APU”。
总结:从“AMD服务器处理器2008-2011年蓝图”中我们不难看出,AMD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成绩相比Intel似乎并不是很理想。2008年底金融危机突袭对全球各个领域的负面影响堪称空前,而全球各大知名IT巨头公司也不同程度地采取了裁员措施,这些举动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于AMD公司来说则不然,我们从AMD发展蓝图中很容易看出,AMD公司的发展重点就是在2009年至2010年之间,相继会推出45nm架构的处理器,虽然说45nm架构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是AMD 45nm也没有让我们等待的太久,32nm架构预计会在2011年推出。相比英特尔公司来说AMD的步伐似乎有些慢,不过俗话说的好“慢工出细活”。不管新产品的推出是快还是慢,最终都会拿到市场上让用户通过实践来检验;不管你是英特尔的粉丝,还是AMD的忠实“玩家”,我们只需慢慢等待,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