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 草根挑战王者(产业篇)

间隙填充
正睿科技  发布时间:2009-04-06 09:02:40  浏览数:1357

  草根英雄挑战高端王者

  一直以来,x86处理器和RISC处理器基本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双方在各自的主打领域里活的悠哉游哉。然而,2008年的处理器市场,随着虚拟化以及多核应用、多线程技术的发展,注定是x86草根英雄挑战RISC高端王者的一年。以英特尔为主导的x86处理器厂商,在今年向RISC处理器统治的高端领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从英特尔推出至强处理器开始,其产品在x86服务器领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同时,这个芯片巨头还一直想用自己的高端产品线和在RISC领域呼风唤雨的IBM和Sun进行较量,力图争夺那块被这两强长期占据的高端用户市场。无论是从5400到7300,从65纳米到45纳米,还是从至强到安腾,英特尔每一代产品的变革,无不渗透着其夺取高端市场的战略意图。而今年9月,随着业界首个六核处理器??至强7400的发布,让英特尔的这一战略又向前跨越了一步。

  英特尔至强7400系列处理器可以在一个处理器芯片上最多提供6个处理核心以及16MB共享缓存,并在某些虚拟化环境以及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应用程序(如数据库、商务智能、企业资源规划和服务器整合)上取得了最多高达50%的大幅性能提升。基于至强7400系列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则可支持最多16个处理器插槽,以提供高达96个处理器核心的计算能力。

  虽然英特尔并没有公开强调其抢夺Unix市场份额的意图,但是记者在很多场合听到过英特尔相关人士表示:随着7400系列的推出,高端服务器处理器的竞争将更形激烈。新的7400产品从性能以及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已经能够与RISC架构处理器分庭抗礼,特别是在处理SAP等应用时,两者的性能已相差无几。

  至强7400的推出,不仅给了英特尔冲击高端领域的机会,更为众多OEM厂商带来了争夺高端用户的契机。诸如IBM、惠普、戴尔、浪潮、宝德都推出了相关的六核产品。正如宝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马竹茂所说:“7400系列对于那些打算从Unix系统迁移到Winows或者Linux平台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未来一段时期,随着IT成本的不断增长,很多Unix用户将会迁移到其他平台,这就是英特尔以及像宝德这样的OEM厂商的机会所在。”

  借助英特尔至强7400系列处理器的发布,宝德发布PR2850Q和PR4850Q两款高端服务器,增强宝德在数据库、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竞争力,进一步在高端市场深入发展。而作为国内服务器的另一重要企业,浪潮也将发布采用新平台的浪潮NF560D2虚拟化整合方案,该方案可使客户系统的功耗降低78%,空间占用降低70%。

  11月,随着英特尔正式发布基于新一代架构Nehalem的Corei7处理器,使得英特尔冲击高端应用的战略变得更加底气十足。

  Nehalem架构处理器性能比上一代酷睿产品提升40%,除了首次加入L3缓存、更低的功耗、QuickPath Interconnect总线、集成内存控制器等优势之外,更引人瞩目的是,其加强的超线程技术Turbo模式,分别对单多线程应用做了优化,当运行多线程程序的时候,酷睿i7四个核每核心八个线程可以全部执行该程序,而当运行单线程应用时,则可以只由一个核心来完成,其它三个核心则关闭,以节省电能。在英特尔的产品时间表中,基于Nehalem的服务器处理器产品??代号Nehalem-EP将于明年一季度上市,相应的产品线名称为Xeon 5500系列。业界人士预测,届时,凭借Nehalem先进的架构和优良的能耗控制,必将会成为RISC处理器的又一个强劲对手。

  另一个层面的王者和草根:英特尔与AMD

  另一个层面上的草根与王者的对抗,是x86领域业界老大英特尔和AMD之间的较量。

  几乎在每个人看来,英特尔和AMD都是一对生死冤家。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三十年中,AMD象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一样,顽强地活在英特尔近乎垄断的阴影下。直到2003年,AMD推出皓龙处理器,把战火从DIY市场燃烧到了企业级服务器、甚至超级计算机领域,并撼动了英特尔在OEM市场上多年的绝对领导地位。AMD甚至计划到2008年要拿下全球服务器市场30%的份额。但如今,随着英特尔新一代处理器架构Nehalem的发布,英特尔在渐趋主流的四核市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领先AMD一年;在已经成熟的45纳米领域发展到了第二代,领先AMD两年。

  2008年,英特尔顺利进入架构年,11月, Core i7发布,Nehalem时代拉开帷幕,尽管目前Core i7处理器只推出了面向高端桌面市场的系列产品,但是在英特尔的产品路线图中,在今后的日子里,Nehalem家族的成员将不断涌现,不仅会向下延伸至移动领域,更会向上给企业级应用带来深刻影响。

  反观AMD,今年在企业级领域却动作不大。而充斥报端的是巨额的亏损和CEO鲁毅志的离职以及制造业务的剥离。

  今年七月,由于AMD第二财季出现11.89亿美元的净亏损,AMD面对扩大的亏损无奈只好宣布CEO鲁毅智下台。鲁毅智是继创始人杰里•桑德斯(Jerry Sers)之后AMD唯一的CEO,于2000年1月加盟AMD。上任之后,他带领AMD向市场老大英特尔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不仅在传统的桌面处理器领域接连推出速龙等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极大地拓展了市场份额。而且,在服务器领域,自2003年推出皓龙处理器以来,更是对英特尔形成了强烈冲击,至今,皓龙处理器仍然在高性能计算等领域与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份额也一度攀升到25%左右,鲁毅智也被人们认为是勇于向强者挑战的斗士。如今,时过境迁,随着AMD在市场上的不佳表现,这位曾经的战士也只能黯然离职。

  这还不算完,10月,AMD宣布分拆其制造业务,并与阿布扎比的先进技术投资公司(简称“ATIC”)成立一家新制造公司Foundry。分拆后的两个公司将分别专注于微处理器设计及制造,有两家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公司将至少为其注资84亿美元。新的公司计划在纽约奥本尼附近新建的芯片工厂,以及对德国德累斯顿现有的一个分公司的升级维护。

  今年,AMD唯一的亮点是在11月发布了新一代45nm四核皓龙处理器“上海”。该处理器采用创新的设计,能够带来更高的虚拟化性能和每瓦性价比,帮助数据中心提高效率,降低复杂性,从而很大限度地满足IT管理者的需要,以更低的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上海”发布后,全球OEM合作伙伴将在今年年底前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用户推出多达25款基于新一代四核AMD皓龙处理器的系统。目前IBM、惠普、Sun、华硕以及曙光等厂商都宣布推出了新产品。

  有很多专家指出,AMD面临困境的原因除了产品和市场推广方面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在其运营管理方面。或许鲁毅志推出权利中心和剥离不良资产会使其面貌改观,但无论如何,AMD最辉煌时代已经结束,今后是否能重现辉煌,则十分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