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高手、风险投资,甚至最普通的博客读者都知道最近数字行动的重点是“云”,而当Amazon,Google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提供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服务时,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开发商,面对这一被称为“即将到来的行业性变革”,又有何打算呢?
所谓云计算,是指把大量的计算机应用迁移到互联网上,通过服务提供商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的海量存储和处理能力,来存储用户数据和运行应用程序,而用户端只需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访问这些应用服务。相对于以分散化为主导的PC计算而言,云计算更像是向大型机时代的重返。
2008年10月27日在微软PDC大会(Professional Developers Conference)上,被誉为盖茨接班人的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也公布了微软最新的云计算产品??Windows Azure,并将微软未来的发展战略定位为软件+服务(S+S),即将客户端软件与互联网相结合。
从微软对“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定位,我们仍可以看出这位PC软件巨头对桌面软件的恋恋不舍。根据《连线》杂志的报道,这位被比尔.盖茨称为“全宇宙最顶尖的五名程序员之一”的Ray Ozzie认为,尽管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以云为基础,当前的Windows用途??在桌面PC上运行程序变得不那么迫切,但“云计算”时代的桌面操作系统不可能“瘦”到只剩浏览器(那样就没人会在意操作系统,就像手机用户甚至很少注意到操作系统的存在一样),人们仍会需要通过桌面操作系统来处理一些日常的事务,这正是微软向“云计算”过渡的最佳路径。Ray在2005年加入微软时,微软上下还在全神贯注于Vista和Office2007的研发,而Ray却组建团队,开始开发互联网服务方面的新业务。
此后的三年,微软经历了人们为了避免使用Vista而不升级自己的计算机,各路技术高手在博客里不停发表诸如“微软已死”的博文,以及比尔?盖茨的离开。如今,Ray带着他为“云计算”时代准备的四件“制胜法宝”,包括现已上市的Zurich,即将在2009年问世的Windows Azure和Live Mesh,以及计划在2010年推出的Office Web应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微软真的能像一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一样重新焕发生机吗?
要知道,Amazon的云计算服务早在2006年初就已经启动,目前已为超过40万名开发人员提供数据存储或应用服务;Google更是将整个公司都建立在云计算的前提之上,相信人们将从桌面转向云计算方式。而微软现在所谓的“云计算”服务却希望使用云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来重现DOS和Windows在桌面系统上的辉煌,胜算何在?
《商业周刊》高级记者Peter?Burrows在一篇名为《微软对Google说:离开我的云》的分析文章中指出,微软正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建设20个顶级数据中心,来超越竞争对手Google。但Google的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却认为,正是由于微软在服务器和操作系统市场中占有如此大的份额,它肯定会成为云计算领域中的重要参与者。但微软目前在云计算领域中的基本战略,几乎就是其过去在PC软件领域的翻版,即通过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来迫使他人使用微软的标准。相比之下,Google的云技术采用的却是一种开源版本。此外,Google在2008年初推出的云操作系统??App Engine在为开发人员提供主机服务时,成本极低,甚至有可能是免费的,这对尚未完全准备好放弃依靠打包软件收钱、然后过几年在推出新版本的传统模式的微软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充足的现金流,固然是微软“大手笔”投资“云计算”的坚强后盾。从其资产负债表的显示来看,即使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微软仍持有210亿美元的现金,这足够支持它在互联网市场进行未来几年的投资。
但对微软来说,真正能令其更具优势的却是它在开发可靠、多功能软件领域多年积累下的丰富经验,美国Gartner公司的分析师David Cappuccio表示:“与Google相比,微软知道如何更好地为企业用户服务。”而在节能方面,微软的数据中心采用开放式仓库的设计风格,将各种设备都集中在预先配置好的集装箱中,每个集装箱可以容纳2500台服务器,而整个数据中心可以放下224个集装箱,也就是说,这样的数据中心最多能容纳56万台服务器。而所有设备又都通过电缆连接,无须开箱就可以完成软件安装。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数据中心的相关人员配置比以往减少一半,控制和冷却模块化的集装箱组件也比冷却整个数据中心要更为容易。从总体来说,能耗成本将比以往减少1/3。此外,在数据中心建立的地点选择上,微软也尽可能考虑使用廉价能源来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2007年,他们在华盛顿州昆西市(Quincy)的一个郊外小镇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数据中心,当时的主要考虑即是利用附近的Coulee大坝所提供的廉价能源。微软全球基础服务部门副总裁Debra Chrapaty表示,微软正在重建其产业基础设施,并且非常高效,完全可以与那家以G字打头的公司在成本方面展开竞争。
虽然在进入云计算领域的速度上,微软的确慢了竞争对手半拍,但从其内部的整体进度来看,Zurich、Windows Azure、Live Mesh以及Office Web陆续登场的时间却与其大型数据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搭配得有条不紊。
Ray Ozzie接下来要面对的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云将用户与机器,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同步地连接起来,这要求服务系统必须具有充足的扩展性,能支持数亿个并发用户。如果无法实现正确的同步,那么Windows Azure以及那些斥资数百亿的数据中心,终将成为微软假借“云计算”之名打出的漂亮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