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在不久的将来(AMD官方给出的时间是2010年),我们就能够看到这款多达12个核心的处理器??Magny-Cours。正如AMD之前为自家处理器命名的习惯一样,继巴塞罗那、上海和伊斯坦布尔之后,Magny-Cours也是来自于法国的一个名为“马尼库尔”的城市。之前,或许您也在F1比赛中听说过这个名字(著名的马尼库尔赛道),但是我们今天介绍的却是一款处理器。
据AMD介绍,Magny-Cours的核心架构和之前的产品并不相同。或许您还记得,在双核时代,AMD和Intel的口水仗曾经铺天盖地,AMD强调最多的则是自己的所谓原生工艺。不过这次,AMD却没有坚持在原生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或许是因为原生12核心的工艺太复杂了)。根据AMD相关介绍来看,Magny-Cours是一款包含12个核心的处理器,这12个核心由2个Istanbul核心所提供。
换句话说,Magny-Cours是由AMD将两颗六核心Istanbul封装在一起而成。这样的做法和Intel惯常采用的多核心设计方式如出一辙(在最早的奔腾D双核心和上一代至强5400系列处理器中Intel都是这样的做法),使用的是多芯片模块,简称MCM(Multi Chip Module的缩写)。
附IT168评测中心对于Nehalem-EP、Dunnington、Shanghai、Istanbul多款处理器评测及解析:
在AMD的介绍中,Magny-Cours处理器共有12个CPU核心,每个核心都配有512KB二级缓存。我们知道,每个Istanbul内核均含6MB三级缓存,这样Magny-Cours总的三级缓存数就是12MB。另外,Magny-Cours处理器具备4个对外的HT接口,并支持四通道DDR3 1333内存。核心频率方面,AMD并没有明确透露,不过暗示称可能会比Istanbul稍低25%左右(Istanbul最高频率为2.6GHz)。
我们对比Istanbul与Magny-Cours的参数就会发现,除了HT连接数之外,Magny-Cours的规格参数就是Istanbul的两倍,也就是说AMD在这里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改造。对于HT连接数来说,Magny-Cours提供了4个对外HT接口,Istanbul有3个对外HT接口,看来原本6个接口中有2个已经被用于处理器内部核心的交流。
我们再来看看Magny-Cours的结构图。图中的红色虚线表示内存通道的数量,每个Istanbul核心有2个内存通道,整个处理器共支持4个内存通道;蓝色和灰色的线条则分别代表内部数据交换用HT接口和外部数据交换用HT接口,大家可以看到灰蓝两色的线条采用的是粗线+细线的搭配,其中的粗线代表HT接口的位宽是16bit,而略细一些的线则代表位宽只有8bit。
而图中的绿色线则代表Magny-Cours处理器到芯片组的接口,同样采取16bit HT接口设计,不过与上面列出的几个HT接口有所不同的是,这个HT接口是非相关性HT接口(non-coherent HT),而上面的几个蓝色和灰色线表示的HT接口则属于缓存相关性HT接口(cache-coherent HT),只有相关性HT接口才可以用于处理器核心之间的相连(据称AMD将CPU内部连接两个Istanbul核心的HT接口带宽比普通HT接口提升了很多,不过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提升数值)。
比较旧有的Istanbul而言,Magny-Cours处理器的HT接口数目增加了一个,这个增加的HT接口在多处理互连的场合下意义将非常重大。过去,只有3个HT接口的旧处理器在四路配置的条件下只开放了两个来与邻近的处理器通过HT互联,而对角位置的两块处理器则无法通过HT互联,余下的1个HT接口则一般被用作四路到八路配置扩展时使用,如下图。
而现在增加了一个HT接口后,四路系统中的所有处理器都可以通过HT接口来实现互联,如下图:
具体到内部每个核心的连接,在2P配置条件下,灰色粗线代表的16bitHT接口将连接邻近的核心,而灰色细线代表的8bit HT接口则用与连接处与对角位置的两个核心,这意味着在Magny-Cours组成的2P系统中处理器封装内的每个核心都可以通过HT接口连接在一起。
而到四路配置条件下,系统则可以使用8bit HT接口把处于对角位置处理器的互联,这种设计对于提升带宽和降低延迟都有着明显的作用。
正如我们文章最初谈到的,在Intel和AMD多核心处理器的竞争中,原生和桥接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多核心竞争的起点开始,Intel就将两个Proscott单核心封装在一起变成了奔腾D,将两个酷睿双核心封装在一起变成了四核心。相反,AMD则坚持自己的原生道路,从双核心的到四核心都是如此,直到今天。
Intel与AMD的口水仗言犹在耳
直到去年下半年,Intel原生4核心的力作Nehalem核心出世了,使用该核心的Core i7在上市之初就打败了当时所有的桌面级处理器,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产品。差不多与Core i7同时间,应用于服务器领域的6核心至强7400(Dunnington)也开始使用原生工艺(所有核心封装在一个DIE上,共享L3缓存)。直到,今年3月底,Intel又发布了应用于服务器平台的Nehalem-EP处理器。至此,Intel在酷睿和至强两条产品线上都告别了“胶水时代”。而从Nehalem-EP的推出我们看到,这款处理器有着强大的实力,部分项目较上一代产品的提升幅度少过100%。
当Nehalem-EP的强劲开始得到业内公认的时候,AMD也开始为自己的产品考虑。之前,四核心的巴塞罗那虽然发布之初风光无限,但是随后的BUG事件却使人大跌眼镜。虽然经过紧急的调整,巴塞罗那最好的时机已经失去,为此AMD在去年11月推出了新规格的上海。上海在接口上延续了巴塞罗那,相比巴塞罗那来说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功耗也有所降低,成为了AMD服务器处理器的新宠。可惜,今年3月Nehalem-EP风头太盛,盖过了上海,这使得AMD不得不重新考虑新产品的发布时机。为此,AMD几次提前Istanbul的发布期限,终于在今年六月,这款六核心处理器面世了。.
虽然如此,六核心处理器的定位依然比较高端,对于四路或八路系统来说,Istanbul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够于Dunnington对抗;但是面对SMB的双路市场,AMD更多则是以价格的优势与Nehalem-EP竞争。由此看来,Magny-Cours或许是AMD接下来几年中的救命稻草,Magny-Cours虽然提供了12个核心,但是能够应对双路到八路的所有系统,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让我们觉得欣慰的是,AMD终于想通了,不再坚持自己的原生设计,开始了另外一条道路。作为下一代的主力处理器,AMD转变了接口规格,也就是说之前提倡的无缝升级成为了历史。虽然在工艺上无法实现12核心原生(这个工艺怕是非常非常复杂),如果Magny-Cours能够赢得良好的口碑,相信没有用户会在乎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对于Magny-Cours,我们也将继续追踪,报道更多更快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