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白雪下覆盖的种子,寒冬中依然可以孕育着生命。2009年全球经历了经济的寒冬,但技术创新并不因此而止步不前。回顾2009,就服务器领域的技术发展而言,技术发展中不乏新鲜的看点。英特尔、AMD两芯片巨头你方唱罢我登场,引领服务器计算和能效的空前提升;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炙手可热,群雄逐鹿;GPU计算异军突起,或将引领计算新方向;国产超级计算机风生水起,“天河一号”首破千万亿次记录;下一代数据中心呼之欲出,成为IT新趋势。从这些技术的发展来看,2009年堪称“这个冬天不太冷”。
处理器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处理器技术是推动整个服务器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在2009年中英特尔Nehalem微构架至强5500处理器的推出在服务器CPU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新的Nehalem是一种动态可扩充的微构架,这样使处理器的定制化成为可能。Nehalem集成了内存控制器,突破前端总线的限制,支持DDR3内存规格,极大提升内存带宽;Nehalem摒弃了传统的前端总线,而采用QuickPath高速互联架构,实现了高于目前3至4倍的峰值带宽。此外,Nehalem还具有Power Gate和Turbo Mode等智能节能技术,动态智能的根据负载调整能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Nehalem微构架将服务器能效提升到新的高度。
至强5500发布和Nehalem至强服务器平台专区
Nehalem的诸多新特性得到了OEM厂商的青睐,在至强5500发布之后,Dell、IBM、HP、浪潮、曙光、宝德等国际国内服务器厂商纷纷推出新的Nehalem服务器平台,虽然各厂商新品大部分都具有区于别家的差异化设计,不过比较统一的是均以“节能、高效”作为最大卖点之一。
双路至强5500服务器横评
Nehalem至强5500对于产业的推动是巨大的,在性能和节能等方面的优势让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企业平滑的实现平台升级,更加节省成本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这对企业摆脱危机具有强大的促动意义。截至第三季度,至强5500已经实现了半数的市场更新,年底预计会达到70%,切合企业需求的至强5500拉动市场迅速实现了更新换代。
再来看AMD方面,2009,AMD皓龙走过了6周年,短短6年时间,从单核、双核、再到四核、六核,AMD皓龙虽然经历了不少坎坷,但还是造就了一段辉煌。虽然经历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2009年是AMD服务器处理器新品迭出的一年。今年6月,AMD推出了代号“伊斯坦布尔”的首款六核心皓龙处理器,除了核心数量的增加,六核皓龙采用了45纳米工艺,并在虚拟化、能耗控制等方面进行增强,每瓦特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
AMD六核“Istanbul”六核皓龙发布及AMD皓龙六周年庆
随着六核皓龙的发布,AMD在7月紧跟着推出了功耗55W的六核皓龙HE处理器,在8月又推出了功耗仅40W的六核皓龙EE处理器,为云计算、Web服务以及数据中心环境提供了具备更高能效的产品。今年9月,AMD又推出了SR56x0系列芯片组和代号为“Kroner”的Socket F超低功耗平台规范,具备节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可以提供更高的能效,从而满足云和其他高密度服务器环境的需求。
可以看出,2009年AMD在服务器市场的表现非常积极,而来自市场的一些数据也证实了AMD频出的新品对营收的巨大推动。从10月中旬发布的AMD 2009年第三季度财报来看,AMD第三季度营收13.96亿元,相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8%,好于华尔街的预期,这也显示出AMD正在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其中AMD六核心皓龙以及HE、EE皓龙等新品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虚拟化、云计算炙手可热
贯穿2008至2009年,业内一直在讨论,并越来越热的两个关键词莫过于虚拟化和云计算。能够实现硬件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的虚拟化技术在2009年的经济衰退中成为企业资源整合降低成本的一剂良方,赢得了空前的关注。VMware、微软、Citrix、IBM、HP、Cisco等厂商在虚拟化软硬件上的竞争日趋白热,当然,竞争无法避免,虚拟化技术和市场也在竞争中变得更加成熟。
ZOL虚拟化专区
“云计算”越来越清晰,也不再像空中的云那样虚无缥缈。云计算技术让我们使用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像使用水电那样方便,大大提升个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便利性,也能让计算机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不再需要计算机,只需一个小巧的终端就能获得强大的计算和海量的存储资源。
ZOL云计算专区
日前,谷歌Chrome OS操作软件亮相,将为个人用户带来更加实在的“云计算”体验,个人用户在电脑上安装了该系统后,无需像现在那样在电脑上安装使用软件,并登录在线,便能够在该平台上面使用谷歌等提供各种使用软件,各种功能操作和数据存储都能在这一在线平台上实现。
同时,微软也宣布,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推出Windows Azure云计算系统,正式加入到与谷歌、亚马逊等IT巨头的竞争当中。IT业界多个巨头纷纷推出“云计算”产品和服务,让云计算,在互联网用户中由过去的概念逐渐变成实质应用。
GPU计算异军突起
当CPU的串行计算方式成为高性能计算中所强调的并行计算性能提升的瓶颈,专门为大规模并行计算而设计的GPU理所当然的浮出水面,开辟高性能计算的新天地。GPU所具备的卓越浮点性能可为众多科学应用程序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在GPU计算模型中,在一个异构计算模型中同时使用CPU和GPU,应用程序的顺序部分在CPU上运行,计算密集型部分在GPU上运行,这样实现了计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CPU+GPU”的异构计算,两者的协同比以往单纯CPU运算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上千倍,这让传统的大块头超级计算机缩小成一台个人电脑的大小,以GPU为基础的个人高性能超级计算机也就此诞生。
采用GPU计算的“倚天”桌面超算和千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09年3月2日,采用GPU计算的业界首款万亿次桌面超级计算浪潮“倚天”正式发布,改变了超级计算机的传统模式,将超级计算机从庞大的实验室和计算中心转移到了用户的桌面,实现了超级计算机的低功耗和小型化,揭开了高性能计算普及化的新序幕。另外,10月2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问世,这标志着中国首度跨入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大门,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研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天河一号”是采用“CPU+GPU”模式构建的,包括了6144颗英特尔CPU和5120颗AMD GPU,其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
GPU计算将超级计算机搬上桌面,降低了应用门槛,并打破CPU计算瓶颈,将大型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2009年得到迅速发展的GPU计算,或将引领一场新的计算革命。
下一代数据中心在路上
下一代数据中心希望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我们不能想象的话,倒不妨来对比着来考虑我们不希望数据中心是什么样子。当前的数据中心面对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空间利用率低下、基础设施老化影响运行效率、数据中心可扩展性不高、IT基础架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昂、能耗开支不堪重负等等。我们都不希望未来的数据中心是这样,所以具有高利用率、绿色节能、可扩展、高可用和高可管理性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成为IT共同的诉求。
IBM“可扩展模块化数据中心”
绿色是数据中心亘古不变的话题,集成化和模块化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下一代数据中心的系统规划、机房设计建造、供电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安全系统、机架微环境、管理系统等需要统一设计;虚拟化技术是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网络、存储资源做成一个虚拟池,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同时可以借助高智能化的全自动的管理软件,实现全方位运行的自动化。
绿色、集成和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在2009年需求更加强烈,成为新的IT趋势,而HP、IBM、Cisco、EMC、VMware等厂商也在不断推出新的数据中心产品,帮助用户建立下一代数据中心。如上图,IBM今年推出了“可扩展模块化数据中心”(IBM Scalable Modular Data Center)在网络,冷却,布线,能量分配,服务器和存储等方面都具备竞争优势。可以在计算能力提高一倍的情况下能耗能比传统的IT配置节约将近50%。
小结:
2009年服务器市场虽遭受重创,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各厂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业务下滑、裁员等负面消息屡见不鲜。但经济的寒冬并不会阻止技术创新的脚步,就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经济危机反而往往催生更大的技术变革。
2009年服务器产业中虽然没有工业革命式的新技术横空出世,更多的还是原有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但对整个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还是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报告,第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已经呈现缓和趋势,预计明年初可以实现回暖,其中这些服务器热点技术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